中國物流在互聯網經濟的驅動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傳統物流被電商物流和移動互聯的雙核驅動下,進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正在被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所顛覆,這個社會只有適者才能生存。那些老的、傳統的物流服務企業正在被溫水煮青蛙般的死掉,可能有的企業還不覺得,但事實上“已經變天了”。
1、制造業的天變了。
全球制造基地每20年完成一次搬家,因此全球供應鏈20年進行一次重組,2013年的中國制造面臨尷尬的格局,美國制造正在逃離中國(去往東南亞、美國等地區),中美之間勞動力成本優勢越來越小,人民幣升值逐步壓縮利潤空間,產業供應鏈協同能力缺乏,山寨帝國缺乏對知識產權保護…最終導致逃離中國的結果,制造業的變遷對服務于制造業的物流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2、零售業的天變了。
電子商務的發展沖擊了傳統零售,傳統賣場toB的市場逐步被toC的電商替代,消費者購物行為的變革對零售帶來了重大變革,國家郵政局數據看,2012年全年快遞包裹57億,今年有可能超過80億;去年馬云的雙11天貓+淘寶單日交易191億,今年雙11是350億??梢钥闯隽闶蹣I的天真的變了。接下來中國物流業馬上變天!這些以上的信息和數據無疑看出中國的物流正在面臨新的變革與轉型,變革時期的商業模式究竟怎么創新,是所有企業家和管理者思考的問題。
一、“苦力服務“模式:真正從運輸、倉儲運營中賺點幸苦錢。這是中國物流基層的商業模式,那些跑在路上的卡車司機、蹲在倉庫做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的企業,這樣的數量比較大,但生存空間越來越窘迫。說白了都是用體力活賺辛苦錢。
觀點:處于物流商業模式的最底層,就是個體力活。
二、信息中介模式:物流基層車場黃牛。
在貨運車廠、物流園區扎根的小型物流公司、貨運公司,他們是傳統車輛與貨源對接的黃牛,過去由于信息不同,依托本地化優勢,形成的信息服務機構。他們在每票業務上賺取幾百元不等的信息費。隨著2013年營改增的全國推廣,這樣的信息服務的“黃?!辈痪邆溟_出增值稅發票的可能,因此他們可能會陸續被整合或洗牌掉。
觀點:信息通路已經打通,該模式無多大生存空間。
三、項目服務模式:合同物流、物流軟件項目服務、物流咨詢項目服務等。
項目服務的商業模式,過去20年中國物流應用最多的模式。包括第三方物流外包、物流軟件開發與實施、物流咨詢項目、物流工程項目等等。這種階段性的項目服務一般是由一個或多個需求驅動,按照一定的目標進行交付。但由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每天上游客戶的商業環境都處于動態發展狀態,因此項目制合作往往是一垂直買賣,不具備長久性。
觀點:市場做得好,生存空間也不錯,但不具備規?;瘍r值。
四、一體化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整體外包模式。
這種商業模式,是甲方將整個第三方物流運營外包給乙方,乙方靠資源整合、業務整合、提供增值服務等內容獲取利潤空間。對于制造業一體化物流服務來說,可以實現從采購供應物流+生產線旁物流+成品干線物流+區域配送+末端最后一公里物流+逆向物流全面整合,但縱觀中國物流近10年的發展,真正一體化物流外包成功的案例簡直鳳毛麟角。這種服務企業間互信度高,比傳統的合同物流更有深度的商業價值,在系統上一般都會實現對接。這樣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可以比喻成甲方的家庭主婦。
觀點:該商業模式合作穩定,但乙方的角色難轉變,被動的提供物流服務。